——人民日报
“离岸社团”主要是指内地居民在境外登记条件较为宽松的国家或地区依规注册、却在中国境内以社会组织名义开展活动的组织。它们名为社团、实为公司,利用境内外的管理差异和信息上的不对称,打法律的“擦边球”,游走在监管的“空白地带”。
“山寨社团”是指“离岸社团”中与内地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称完全相同或极其相似的组织。它们通常在登记条件宽松的国家和地区进行注册,或者干脆是虚假团体,未在民政部门正式注册。它们多数都冠以“中国”“中华”“全国”等国字头字样,与国内合法登记的全国性社团名称相近甚至相同。
依据我国《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》第二条的规定,“离岸社团”“山寨社团”的法律属性为境外非政府组织。
为什么“山寨社团”能成功地非法敛取大量财物呢?主要原因有二:
其一,它们利用了老百姓的信息不对称。“山寨社团”故意起与合法登记的协会组织相同或类似的名称,目的就是混淆视听,使得对各类社会组织信息掌握不足的普通老百姓陷入“老虎老鼠,傻傻分不清楚”的困境,以便浑水摸鱼,收敛钱财。
其二,它们常常以看似“高大上”的字眼装裱自己,或请领导、主流媒体帮忙宣传造势,或在中国人最相信的人民大会堂、钓鱼台国宾馆、政协礼堂等场所举办会议和活动,其目的就在于“唬人”,得到普通老百姓的认同和尊崇。
离岸、山寨社团造假方式可归为三类,老年人需特别警惕符合下述特征的社团
①冠名唬人型。山寨协会常冠以国字头或国际字眼。部分社团在命名时叠加使用“中华”“国际”“世界”等字眼,刻意营造“高大上”的感觉,如被曝光的“中国国际和平研究中心”等。
②假借“公益”起名型。有些“山寨社团”会借公益、慈善之名,如“中国国际慈善基金会”“中华慈善国际联合会”等。还有一些组织,以健康、养生为名,如“中国健康管理促进会”“世界养生委员会”等。
③高仿型。“山寨社团”把正规注册的协会名称略改一两个字,就变成了伪装自己的面具,如模仿正规组织“中国医院协会”“中国营养学会”起名的山寨组织“中国医院学会”“中国营养协会”。此外,还有一些山寨组织干脆起着和正规组织完全相同的名字,更加难以辨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