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量未取得金融牌照的机构开展理财等金融活动涉嫌非法集资,
民间投融资中介机构、P2P网络借贷、农民合作社、房地产、私募基金等领域非法集资案件高发,
养老机构、消费返利、地方交易场所等领域涉嫌非法集资问题逐步显现。
——中央人民银行
当下的非法集资骗局越来越善于用投资理财、养老服务等名目包装自己,很多老年人在面对这些“变脸”的骗局时自认为能辨认出“合法、正规、有牌照”的理财公司,却往往由于自身对“何种企业才具有吸收存款的资格”不够了解,对这些伪装信以为真,从而落入陷阱。
本文旨在解开非法集资骗局中老年人常见的误区,老年人应当仔细阅读,提高辨认能力,警惕非法集资陷阱。
简单来说,非法集资就是不具备法定资质的单位或个人,借由某种名义吸收资金,并承诺给予回报的行为。
营业执照,是任何一家公司一个组织团体运行的时候必须要有的,任何工商企业团体组织都必须要办,便于国家管理。
金融牌照,即金融机构经营许可证,是批准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正式文件。目前金融许可证由银监会、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分别颁发。牵涉到金融方面的业务,比方第三方支付机构、银行、证券公司、基金、信托等,都需要办理金融牌照才行。
老年人需谨记:企业的营业执照,相当于人的身份证,一家企业有合法身份不代表它不会做违法的事情。而金融企业的金融牌照,相当于律师的律师执业证、老师的教师资格证、厨师的厨师证,证明这家企业有资格开展金融活动。
答:能。一个人有身份证,不代表他不会违法犯罪。一家企业有营业执照,不代表它的所有经营活动都是合法的。
下图为营业执照的样本,不是金融牌照,二者不能混为一谈。若某投资理财公司仅向您出示如下的营业执照,不代表它有资格吸收您的资金。
看企业营业执照时应重点关注“经营范围”,小编查询了100家名称中有“投资理财”“投资管理”字样的公司,绝大多数的营业执照“经营范围”后都有这么一句话:“未经有关部门批准,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”,老年人见此就应明白,该公司不具有资质,如下图:
答:不是。一方面,只有投资理财类的公司,工商部门颁发营业执照时才会特别注明。信息咨询、旅游、医疗保健、养老服务等其他类型的公司,本身就不具备募集资金的资格,因此无需特别注明。
另一方面,“经营范围”里可能用其他表述来表达与这句话相同的意思,老人不要被迷惑,要透过现象看本质,看经营范围里有没有说明该公司有资格开展金融活动、公开募集资金。下面两个例子都未注明“未经有关部门批准,不得以公开方式募集资金”这句话,但用其他语句表达了相同意思。
老年人需谨记一句话:有营业执照不等于有金融牌照,有金融牌照不等于有资格吸收资金。金融牌照有很多种,许可募集资金的很少,获得这类牌照的企业也非常少。
金融作为国内管制最严格的行业之一,执业资格问题,也就是牌照问题是首要问题。目前金融许可证由银监会、证监会和保监会等部门分别颁发。在我国需要审批的金融牌照主要包括银行、保险、信托、券商、金融租赁、期货、基金、基金子公司、基金销售、第三方支付牌照、小额贷款、典当12种。
答:不是。我国目前主要有12种金融牌照,不同牌照许可企业开展相应的不同业务,不是所有牌照都许可企业吸收公众资金。
总之,老年人最应该避免的思维误区就是:有营业执照就是正规公司,就可以合法地吸收你们的资金。有这种错误认识,无异于主动把养老的积蓄扔进非法集资的陷阱里,最后公司说还不上了、跑路了才后悔不迭。认清营业执照和金融牌照的区别,学会看“经营范围”,理解文中3个常见误区,有助于老年人提高警惕,规避陷阱。